您的位置: 首页 >自身建设>理论研究>详细内容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助推巩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研究
——常德民建理论研究课题

发布时间:2021-01-04 信息来源:常德民建 【字体: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农村治理有效、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两大战略举措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具有内在逻辑上的高度一致性。本文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新形势下,研究分析如何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贫困农户五方作用,实现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向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稳步提质。

一、后脱贫攻坚时代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21年是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年。在“后脱贫攻坚时代”这一重要历史交汇期,在摆脱贫困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是关系贫困地区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一)在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提质上面临的机遇

1.脱贫攻坚奠定了走向乡村振兴的基础。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衡量,2012—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数从9899万减至551万,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超过1000万人、累计减贫接近1亿人。经过脱贫攻坚之后,贫困地区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包括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政务、医院、学校、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以及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基础等。乡村振兴将承接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快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

2.综合实力的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在物质上具备了基础支撑。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长9.6%,是2015年的1.41倍,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对农产品和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休闲等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产业发展提升的空间被打开。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日益提升,农村较低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经营成本,以及稳定的劳动力和原料供应等,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乡村振兴是“后脱贫时期”的必由之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现有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但简单的“两不愁三保障”仅仅满足了人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是较低水平的小康,并不算富裕。当前,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在摆脱贫困之后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

(二)在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提质上面临的挑战

1.后续脱贫存在较大压力。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人群的数量更大、差异也更大。脱贫攻坚主要是要瞄准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仅涉及农村的一少部分人。乡村振兴人群目标范围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市场经济下“弱”的群体问题将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会成为突出问题,难免会出现有些脱贫户返贫、乃至产生新的绝对贫困的现象,根据国家监测,今年1-5月容易返贫的和边缘户容易致贫两类人增加了38万。后脱贫攻坚时代乡村振兴如何解决好“面”与“点”的平衡是一个现实问题。

2.产业扶贫制约要素较多。贫困地区的产业以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为主,交通不便或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恶劣是区域性贫困的根源。当前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在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诸方面都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以常德石门县为例,几乎每个贫困村都按照“企业+村”“政府+村”或“合作社+村”等模式创办了村集体经济,但一半以上的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万元,产业支撑少,贫困地区要实现“真脱贫”都有困难,要走向乡村振兴更是不易。

3.贫困地区人口流失和匮乏。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然而当前贫困乡村大多数青壮年人口都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更是匮乏。以常德澧县太青村为例,全村共有户籍人口1955人,其中18—65岁劳动人口1486人,其中有713人外出务工或上学,占劳动人口的56.5%,其余的劳动人口大多是妇女、老人或残疾人。农村缺乏人才,甚至连人口都不多,乡村振兴面临“为谁振兴,靠谁振兴”的难题。

二、五位一体机制的内涵构想与现实意义

后脱贫攻坚时期,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巩固农村发展成果等,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由生产型向市场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家庭型向融合型、由数量型向市场型、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这就需要全社会多主体、多力量、多机制的介入与协同,笔者认为这种介入与协同的结构应该是“农户主体、政府引领、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合作社参与”的“五位一体”模式。主要构想如下:

1.农户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力量。广大农户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力量,既是受益主体又是参与主体,是产业扶贫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模式下,通过赋予农户主体权利和主体责任,强化村民的自主意识和自治功能,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从而不断激发农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2.政府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引领的作用。政府在此模式下既是引领者,也是组织者。首先是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以清晰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推进思路、发展目标、阶段任务等,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其次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投入资金等方式团结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吸引更多农户返乡就业创业,在“五位一体”合作模式中发挥主导和监管作用。

3.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动作用。利用龙头企业在发展理念、技术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建构与农民、合作社、科研机构等主体相关的产业利益机制,积极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建立基地、提供培训;建立面向小农的服务体系;通过小农生产要素的资产化、股份化,与农户建立长期的互利共赢关系等,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以湖南湘佳牧业股份公司为例,公司通过建立基地、整合贷款资金、提供技术指导、探索新模式、选聘就业等方式,与农户建立长期的互利共赢关系,订单签到贫困户,自养全销带动贫困户、贫困村之间联合建场,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3万元以上的年养殖收入。

4.科研机构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科研机构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适应范畴,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瞄准提高本地企业或农户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技术或方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研发,并将农业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到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推动贫困区域产业发展。

——以陕西杨凌乡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合作为例,通过对崔西沟村庄的全方位升级改造,以提升空间品种、优化功能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为方向,进行“西沟实验”。杨凌农家乐经营在餐饮接待产品供应上,逐渐形成“一户一菜”和“一户一景”发展模式,全村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5.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为各方提供渠道。依靠传统合作社长期以来在农村形成的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发挥供销社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优势、农村电商优势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势,探索推动合作社服务延申,介入农业生产服务、农村基层治理、农产品流通加工等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切实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以常德澧县农源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利用长期以来与农户间的沟通协作关系,今年从园址选择、品种布局、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标准化葡萄示范园,积极引导农户参与生产,为资金短缺的贫困户提供帮助。同时利用现有渠道,积极加强产品营销,帮助企业和农户销售至市外,已吸纳本地贫困户21户53人发展葡萄产业。

三、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及建议

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提质过程中,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由于地位、资源拥有量不等,影响了实际扶贫效果。在构建“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科研院所+贫困农户”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下,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和资源优势,吸取传统产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把握各主体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其参与能力,进一步激发参与动力,突破参与障碍,推动参与方式的转变和参与水平的提高。

1.建言献策,提高五方主体的参与能力。首先,发挥统一战线联系面广的优势,加大舆论宣传,积极发动引导,努力营造关心乡村的氛围。要让广大统战对象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其改造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使其产生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的自觉。其次,发挥统一战线人才优势,多组织有关乡村发展的调研活动。组织统战对象中的知识分子、专家学者、经济能人等开展乡村实地调研,紧紧围绕农产品供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生态、乡村发展整体水平、农村民生领域、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国家支农体系、农村金融改革、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乡村治理等问题实地走访、调查研究。最后,发挥统战战线智力优势,畅通建言渠道,统战对象的调研成果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领导信箱等途径递送,帮助党委政府民主科学决策。积极引导提升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效果,因地因时制宜,动态调整,解决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提供更加人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帮扶项目,实现帮扶项目由“政府配餐”向“群众点单”转变。

2.人才下沉,激发五方主体的参与动力。首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经济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才成为应有之义;只有产业兴旺,也才能更好实现后面的要求。统一战线应积极引导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亲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实现双方合作共赢。其次,统一战线应发挥其对象知识分子多,尤其是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科教专家多的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将科技文化的台子扎根农村。一方面可以多创作与乡村主体相关的文化作品,引导全社会关注乡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送科技文化下乡的方式,帮助乡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还可以通过培养乡村文化名人的方式,通过他们倡导文明乡风。最后,大力倡导科技协作,立足于贫困村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科技攻关,组织科研院所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机制。探索购买乡村振兴产业服务,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服务能力。

3.民主监督,突破五方主体的参与障碍。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在政治协商、调研考察,参与党和国家有关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执行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受党委委托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专项监督等工作中,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等方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监督。因此,统战对象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与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民主监督,激发各主体的参与动力,使参与主体都获得利益也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制度,使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完善,实效性得以更好发挥。

分享到: